|
申荷永(IAAP/ISST)主要學歷及社會經歷 1984.9——1989.7;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碩士/博士(導師為高覺敷) 1989.7——1990.12;南京師範大學教科所助理研究員(高覺敷教授學術助手) 1990.12——2007.1;華南師範大學心理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第一批A崗特聘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分析研究所所長) 1993.9——1994.2;美國南伊利諾大高級學訪問學者(團體動力學研究) 1996.9——1997.7;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富布萊特學者(在UNO和UCLA等大學巡迴演講“核心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Heart) 1997.7——1998.2;美國超個人心理學研究院(ITP)訪問學者 1999.10——2000.3;瑞士蘇黎世榮格心理分析研究院訪問學者 2000.9——2002.10;美國加州整合學院(CIIS)客座教授(為博士生主講“核心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Heart課程);美國三藩市榮格心理分析研究院訪問學者及專業實習 2006.12——2011.7;復旦大學公共政策與社會學院特聘關鍵崗位教授(復旦大學心理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5月,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CFAP)首任會長; 2011.8——至今,澳門城市大學心理分析研究院院長; 2016年6——9月,日本京都大學“外國人專家”; 2019年9月——至今,中國心理分析學會(CSAP)會長; 2019年10月——至今,中國沙盤遊戲治療學會(CSST)會長; 參加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情況: “愛諾思(Eranos)東西方文化圓桌會議主題報告人;多次參加愛諾思東西方文化圓桌會議,並兩度作為會議主題報告人(1997/2007),提出與闡釋“核心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Heart)體系,被收入《愛諾思年鑒》。這是國際公認的東西文化交流最高學術平臺,具有重要影響(有關資訊可從《愛諾思年鑒》(Eranos Years Books),以及網路搜索瞭解)。 “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主要策劃與組織者,從1998年至2015年,與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和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ISST)合作,連續組織與主持7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我也做了多次大會主題報告,獲得重要國際影響(我的大會報告載於大會論文集,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和洗心島出版社出版)。 “中國榮格學術周”主要組織和參與者,從2006年開始,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連續組織“中國榮格學術周”或“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主題講座(參見申荷永《心靈與境界》,“中國人文講演叢書”,鄭州大學出版社2009) 2021年,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拉丁美洲会议:“文心与文明:汉字中文明与文化的意象与意义”(圣保罗,巴西) 2019年,维罗纳哲学与心理学会议:“失去的女性,深度心理学反思”(米兰,意大利) 2019年,德黑兰大学:“核心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德黑兰大学,伊朗) 2019年,爱诺思(Eranos Tagung)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题报告:西方与东方,“结”、“中”、与“心”,核心心理学的视野(阿斯考纳,瑞士) 2019年,第21届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会前主题报告告: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专业训练的整合与发展(维也纳,奥地利,2019) 2018年5月,费恩讲座(Fay Lectures):核心心理学与心理分析之心(休斯顿,美国) 2018年,米兰哲学会议:“中国文化中的女性意象及其意义”(米兰,意大利) 2018年10月,梵蒂冈论坛(Vatican Forum):失去的女性,心理学的反思(梵蒂冈) 2017年12月,參加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第三屆“心理分析與社會實踐”大會(捷克布拉格),並做大會主場主題報告:“Garden of the Heart and Soul,Working with Orphans in China – Symbolic and Clinical Reflections” 2017年7月,參加第24屆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大會(美國夏威夷)並做大會主場主題報告:“沙盘游戏中水的意象,破坏、创造与超越”“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Image of Water in Sandplay, Destruction, Creation, and Beyond” 2017年7月,參加美國三藩市榮格學院(美國三藩市):“榮格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探索無意識”主題研討系列,並做“The Golden Gate, San Francisco, and 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金門、金山、金花的秘密”)的演講。 2017年,心理分析与社会实践(IAAP):“心灵花园,在中国与孤儿工作,象征与临床反思”(布拉格,捷克) 2016年9月,參加第20屆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大會(日本京都),並做大會主場主題演講:道心惟微:《易经》与荣格心理分析,方法与意义“The Dao of Anima Mundi: I Ching and Jungian Analysis, the Way and the Meaning” 2016年8月,參加第31屆世界心理學大會(日本橫濱),並做大會分場報告:“Mythodrama,The Meaning of Myth, Archetype and Healing.” 2016年8月,參加日本第13屆藝術治療大會(日本東京),並做大會主題報告:“The Image of Chinese Sandplay, the Garden of the Heart & Soul” 2016年4月,參加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暨中國精神分析學會聯合組織的“第五屆中國精神分析大會”(中國武漢),並做大會報告:“核心心理學: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 2016年,日本游戏治疗学会:“神话心理剧与沙盘游戏治疗”(东京,日本) 2015年12月,參加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第二屆“心理分析與社會實踐”大會(義大利羅馬大學),並做大會首場主場主題報告:“The Missing Women in China” 2015年11月,主持第6屆戒幢論壇:佛教與心理治療(中國蘇州),並做主題報告:“聽中覺悟,慈悲正念”。 2015年8月,參加第23屆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大會(加拿大渥太華),並做大會報告:“东方智慧中的太极:及其当代沙盘游戏中的意义”“The Stillpoint in Eastern Wisdom,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Sandplay Therapy Today” 2015年6月,參加日本第四屆榮格心理學年會(日本京都),並做大會主場沙盤遊戲個案現場督導。 2015年6月,參加中國中部五省心理學高峰論壇,並做大會主題報告:“核心心理學: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 2015年4月,參加國際分析心理學會“榮格與諾依曼”國際大會,在巴蘭大學做主題報告:“The Meaning of Chinese Image for Sandplay Therapy” 2015年,耶路撒冷荣格研究院:“《易经》与荣格心理分析”(特拉维夫,以色列) 2015年,巴伊兰大学:“中国沙盘游戏的意象:心灵花园”(特拉维夫,以色列) 2015年,第四届日本荣格心理学大会(JAJP):“沙盘游戏个案研讨”(京都,日本) 2015年,心理分析与社会实践(IAAP):“失去的女性,与母亲的丧失”(罗马,意大利) 2014年5月,參加第21屆世界心理治療大會(上海),並組織與主持三場主題研討:“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心理分析與夢的工作”。 2014年11月,參加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第一屆“心理分析與社會實踐”大會,並做大會主場主題報告:“Behind the Mask of China”。 2014年6月,參加臺灣第四屆聖嚴法師思想研討會(臺北),並做大會主題報告:“治癒與轉化——榮格分析心理學與佛教”。 2014年5月,參加清華大學TED演講:“探索心靈之旅: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 2014年3月,參加國際分析心理學會“榮格與中國”國際論壇(美國三藩市),並做首場主場主題報告:“Jung and China”。 2014年,心理分析与社会实践(IAAP):“面具的背后,文革中的创伤”(伦敦,英国) 2014年,第21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IFP):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上海,中国) 2013年,第19届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大会主题报告(沙盘游戏治疗)引介人;荣格沙盘游戏治疗主题研讨主持人(哥本哈根,丹麦) 2013年10月,參加臺灣“首屆華人心理分析高峰論壇”並做大會主題報告:“榮格分析心理學與中國文化” 2013年8月,與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合作,主持“《易經》與心理分析”國際論壇(青島),並做“《易經》與心理分析”主題報告。 2011年8月,參加第21屆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ISST)國際大會(瑞士蘇黎世),為“沙盤遊戲治療之治癒因素”研究採訪與訪談諸多國際資深沙盤遊戲治療師。 2010年10月,受邀在瑞士蘇黎世榮格國際學校(瑞士蘇黎世)訪問交流,做學術報告:“Psychology of the Heart, and the Garden of the Heart and Soul” 2010年11月,受邀在英國心理治療聯合會(BAP)訪問交流,做學術演講(英國倫敦):“Tibet Buddhism and Analytical Psychology” 2010年10月,參加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IPA百年紀念”大會(北京),並做大會報告:“Psyche and Culture, Psychoanalysis and Analytical Psychology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2010年8月,參加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第18屆國際大會(加拿大蒙特利爾),並做大會報告:“羌族仪式及其治愈与转化”“Chinese Psyche,Encountering the three Archetypes of the Chinese Heart & Soul.” 2010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PA):“心灵与文化,中国文化背景中的精神分析与分析心理学”(北京,中国) 2010年,英国心理治疗学会(BAP):“玉树心灵花园,藏传佛教与荣格心理分析”(伦敦,英国) 2009年,第20届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大会报告:“沙盘游戏中天使的美丽:汶川大地震心灵花园心理援助”(日本京都) 2009年,苏黎世荣格学院(库斯纳赫特):“沙盘游戏治疗与意象体现”(三场工作坊;库斯纳赫特,瑞士) 2008年,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WCP),沙盘游戏:内在意象,心灵与治愈(北京,中国) 2008年,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国际荣格研究协会(IAJS):“中国‘512’大地震与心灵花园,IAAP在中国”(苏黎世,瑞士) 2008年,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国际荣格研究协会(IAJS):“钟馗与门神,中国意象与象征研究”(苏黎世,瑞士) 2007年8月,爱诺思(Eranos Tagung)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题报告:核心心理学:对于现代化的东方视野(阿斯考纳,瑞士) 2007年,瑞士苏黎世国际荣格学校:“核心心理学与荣格心理分析”(苏黎世,瑞士) 2006年,第28届国际学校心理学大会(ISPA):“沙盘游戏治疗与积极想象”(浙江大学,杭州中国) 2005年,第22届世界科学史大会(ICHS):“中国语言与文化背景中的科学心理学”(清华大学,北京中国) 2004年,第27届世界心理学大会(ICP):“荣格沙盘游戏治疗与核心心理学”(北京,中国) 2003年,第17届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大会,大会主场主题报告:沙盘游戏治疗与中国文化,卡尔夫与《易经》,《易经》与沙盘游戏(美国西雅图) 1997年,爱诺思(Eranos Tagung)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题报告:核心心理学,心理学与中国文化(阿斯考纳,瑞士,) 1997年,芝加哥荣格学院:“荣格与中国三人对话”(Murray Stein, David Rosen);(芝加哥,美国) 1996年,富布莱特讲座学者系列讲座:“核心心理学,心理学在中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内布拉斯加,美国) 1996年,富布莱特讲座学者系列讲座:“团队动力学与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杉矶,美国) 1996年,富布莱特讲座学者系列讲座:“中国文化中心之意象与意义”(超个人心理学研究院,山景城,美国) 1995年以來,基本上每次都參加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國際大會(每3年一屆),並多次做大會報告,以及大會主場主題報告。 2003年以來,基本上每次都參加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ISST)國際大會(每2年一屆),並多次做大會報告,以及大會主場主題報告。 同時,1986年開始,基本上參加中國心理學會年會和在國內召開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如2005年中國組織的第28屆世界心理學大會)等,並大都有大會報告或主題演講;也包括與濟群法師共同主持“戒幢論壇:佛教與心理治療”(2009至今,每2年一屆),共同主編《佛教與心理治療》叢書(上海東方出版集團,已出版7部著作)。 主要研究成果 (一)英文發表的論文(Papers in English) 1. Shen Heyong. (2019). The imag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enlightenment’.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4(1), 32-42. 2. Wu, B., Shen, H., & Zhang, Y. (2019, April).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of Rural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Non-government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Taking Non-government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orthwest as an Example. I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e,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CCESE 2019). Atlantis Press. 3. Cao Baohong, Gao Lan, Jia Ziying, and Wu Bo. (2019) The Garden of the Heart and Soul: the image, the way, and the meaning.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4,I,43-52. 4. Guo, R., Shen, H., Zhang, Y., & Wu, B. (2018). Representations and symbols of Kuafu’s myth in Analytical Psychology and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vs. contemporary, consciousness vs. unconscious, collective vs. individual. Culture & Psychology, 1354067X18804122. 5. Ai, Y., Shen, H., & Tao, Y. (2018, July).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Relapsing Females. I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ICCESSH 2018). Atlantis Press. 6. Zhang, D., Li, Q., Shen, H., Song, H., Xu, K., Liu, F., ... & Liu, D. (2018). The dreams of monks: Studies on Chinese Buddhists’ dream content. Dreaming, 28(3), 235. 7. Zhou, N., Zhao, C., Yang, T., Du, S., Yu, M., & Shen, H. (2018). Attentional bias towards sleep-related stimuli in insomnia disorder: a behavioural and erp study.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8. Gao Lan and Shen Heyong (2018). Images of Chinese Sandplay: The Garden of the Heart & Soul. Dyane N. Sherwood ed. Into the Heart of Sandplay. Analytical Psychology Press. 9. Heyong Shen(申荷永). Why Is The Red Book “Red”?- A Chinese Reader’s Reflections. Murray Stein. Ed. Jung’s Red Book For Our Time: Searching for Soul under Postmodern Conditions. Chiron Publications. 2017. 10. Heyong Shen(申荷永)and Gao Lan. Mythodrama, the Meaning of Myth, Archetype and Healing in Chinese Context.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017. 1/16:11-25-120. 11. Zhou Ningning, Heyong Shen(通訊作者)等. Attentional Bias towards Sleep-Related Stimuli in Insomnia Disorder: A Behavioural and ERP Study.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SSCI) 2017. 11. 12. Heyong Shen(申荷永). The Missing Women of China. The Analyst In Polis. Ed by Stefano Carta. Volume II. 2017. ISBN-10: 8822897935; ISBN-13: 978-8822897930 13.Heyong Shen. Behind the Mask of China: The Continuing Trauma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Analyst In Polis. Ed by Stefano Carta . Volume I. 2017. ISBN-10: 882289796X; ISBN-13: 978-8822897961 14.Heyong Shen, Gao Lan.(2017). Mythodrama, the Meaning of Myth, Archetype and Healing in Chinese Context.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Play Therapy.16(1),11-25-120. 2017 15. Yin F(尹芳),Shen H(申荷永), He Y(何喻):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Death Metaphors Scale-Revised. Death Stud (SSCI) 2017 Feb;41(2):87-92; 16. Heyong Shen. 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Image of Water in Sandplay, Destruction, Creation, and Beyond. Plenary presentation at the 24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andplay Therapy. ISST, Hawaii, USA. July, 2017 17. Heyong Shen. The Dao of Anima Mundi: I Ching and Jungian Analysis, the Way and the Meaning. Plenary presentation at the 20th IAA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大會主場主題報告(被翻譯為八種語言),日本京都,2016年9月 18. Fang Yin, Qong Li, Heyong Shen. Death dreams from an implicit perspective: A 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Tibetan and Han Chinese Dreamers. Dreaming(SSCI, ISSN: 1053-0797,eISSN: 1573-3351. 2015 19. Qong Li, Fang Yin, Heyong Shen. Death dreams from a manifest perspective. Dreaming(SSCI, ISSN: 1053-0797,eISSN: 1573-3351. 2015 20. Shen Heyong and Gao Lan. The Beauty of Angels in Sandplay: Image and Symbol in the Garden of the Heart and Soul. Journal of Sandplay Therapy. 2012,1 21. Shen Heyong, Gao Lan. The Garden of the Heart and Soul, Psychological Relief Works in Earthquake Zones and Orphanages in China. Spring. A Journal of Archetype and Culture. Vol.88, Winter, PP.61-73. 2012 22. Shen Heyong. Heart and Soul in Shanghai, Psyche and the City, Tom Singer ed. Spring Publication 2010. 23. Shen Heyong . Psychology of the Heart, Oriental Perspective of Modernitie of East and West. Eranos Years Book, 2010. 24. Cai Chenghou and Shen Heyong. Garden of the Heart-Soul in the Earthquake area of China: Creativity and Transformation. Psyche and Culture, Jung Journal, 2010, 4. 25. Shen Heyong. C.G. Jung and China, A Continued Dialogue, Psyche and Culture, Jung Journal, June, 2009,1. 26. Shen Heyong. The Heart of Jungian Analysis and Existential Psychology Existential Psychology: East and West, University of the Rockies Press 2009. 27.Shen Heyong. Questions and Exploration: Supervising Graduate Students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Supervision in Art Psychotherapies. Routledge 2008. 28. Shen Heyong. The I Ching’s Psychology of the Heart,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Vol 49, 2006. 29. Shen Heyong. Scientific Psychology within Chinese Cultural and Language Context, Physis, Vol XLIII, 2006. 30. Shen Heyong. I Ching and Sandplay, Journal of Sandplay Therapy, 2004,2. 31. Shen Heyong. Sandplay in China, Journal of Sandplay Therapy, 2004, 1. 32. Shen Heyong. Psychology of the Heart, The Salt Journal, 2000, 3. 33. Shen Heyong. Psychology of the Heart and Chinese Culture Psychology, Eranos Years Book, 1998. (二)中文發表的論文(Papers in Chinese): 嚴元; 吳和鳴; 申荷永; 童俊(2019). 創傷個體自傳體記憶的特徵及其理論解釋的Meta分析.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范綺慧, 申荷永, & 童俊. (2018). 單純型創傷與複雜型創傷症狀對照研究現狀. 醫學與哲學(B), 39(09),66-70. 周彩虹, 申荷永, 張豔萃, & 徐凱. (2018). 沙盤遊戲治療:縱深化與本土化.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No.234(04), 62-69+190. 李洁; 董圣鸿; 黄仁辉; 高岚; 申荷永 (2018). 一例智力落后儿童性行为问题的沙盘游戏分析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2 張淑芳,向東方,申荷永,王繼中,徐漢明,尹聰&劉連忠. (2018). 從精神分裂症患者到性工作者的內心歷程. 中國性科學(7), 154-157. 楊發輝,劉宇真,秦倩倩,朱為,劉衍玲,郭成,齊樂,申荷永&殷瀟瀟. (2018). 認知行為治療幹預替代性創傷個案報告——以一位汶川大地震救援者為例. 四川精神衛生, v.31 (02), 119-121. 張淑芳, 向東方, 申荷永, 尹聰, & 劉連忠. (2018). 中國特色精神科日間醫院的探索.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v.13(08), 410-411. 申荷永:“核心心理學” (Psychology of the Heart),费恩讲座(2018). 申荷永:“失去的女性與女性心理發展”,梵蒂岡論壇(2018). 申荷永:“核心意象:心理分析中的態度及其意義”,第八届中国精神分析大会主讲报告(2019). 申荷永:夢中的榮格,《心理分析》,2017,2 申荷永:沙盤遊戲與沙盤遊戲治療師,《沙盤遊戲》,2017,2 申荷永:愛心無盡藏,《心理分析》,2017,1 申荷永:用心若鏡,《沙盤遊戲》,2017,1 申荷永:愈之心意,《心理分析》,2016,2 申荷永:感同身受,沙遊中身體意象及其意義,《沙盤遊戲》,2016,2 申荷永:偏執狂,人類的噩夢;《現代企業文化》,2016,6 申荷永:善行者知止,止於至善;魯伊基《發展與罪惡》序言,世界圖書出版社2016 申荷永:愚者之心,《心理分析》,2016,1 申荷永:讓沙具說話,《沙盤遊戲》,2016,1 申荷永:聽之以心,主動傾聽,《心理分析》,2015,2 申荷永:沙中之水,意象與意義;《沙盤遊戲》,2015,2 申荷永:《易經》,積極想像與榮格心理分析;《心理分析》2015,1 申荷永:沙具置換與執其兩端;《沙盤遊戲》,2015,1 申荷永、李新格、朱繪霖: 自閉譜系障礙的大腦功能性連接研究進展,華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1)第46卷 第6 期 項錦晶、申荷永:一例同性戀物傾向案例的沙盤遊戲分析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2014,10 範紅霞、申荷永等:漢民族文化中母親形象的社會觀調查與研究. 《山西大學學報》,2014,9 蔡成後、申荷永等:羅夏測驗的情結啟動效應.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4,10 宋斌、申荷永:簡論榮格的宗教心理學思想.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10 譚健烽、申荷永等:抑鬱症狀陽性人群的初始沙盤特徵. 《心理科學》,2012,7 譚健烽、申荷永等:軀體化症狀人群的初始沙盤特徵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2,6 李北容、申荷永:沙盤遊戲意象療愈體驗問卷編制及信效度檢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2,12 陳燦銳、高豔紅、申荷永:主觀幸福感與大三人格特徵相關研究的元分析. 《心理科學進展》,2012,01 李北容、申荷永:積極想像的理解與應用. 《心理科學進展》,2012,04 陳燦銳、申荷永:榮格與後榮格學派自性觀. 《心理學探新》,2011,10 2005-2015年間,在《心理學科學進展》、《心理科學》、《心理學探新》、《中國臨床心理學》、《心理發展與教育》、《教育研究》、《學術研究》等國家核心,合作(合作者多為澳門城大研究生或兼職教師)以及單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可從《中國知網》獲得有關資料) 另有早期重要學術論文: 申荷永、高嵐;《易經》與中國文化心理學,《心理學報》2000年第3期 高嵐、申荷永;榮格心理學與中國文化,《心理學報》1998年第2期 申荷永;論心理學術語的標準化,《心理學報》1996年第4期 申荷永;論勒溫心理學中的動力,《心理學報》1989年第3期 申荷永;心理學溝通的橋樑,《讀書》1996年第6期 申荷永;令人震撼的經驗:讀精神分析引論,《讀書》1986年第6期 申荷永、宋斌、徐峰;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心理科學》2004,6 申荷永、高嵐;漢字與心理原型,《心理科學》2000年第2期 申荷永;心理學史與核心課程,《心理科學》1996年第4期 申荷永;關於心理學史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心理科學》,1991,3 申荷永;心理環境與環境心理學,《學術研究》2005年第11期 申荷永;環境保護心理學,《學術研究》2005年第12期 申荷永;榮格與中國,《學術研究》2004年第11期 申荷永;中國文化中的心理學,《學術研究》2000年第8期 範紅霞、高嵐、申荷永,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人”及其發展. 《教育研究》,2006,09 張敏、申荷永;黑塞與心理分析,《學術研究》2007年第4期 陳侃、申荷永;榮格與保利:原子與原型的探索,《學術研究》2007,9 (三)中文出版的著作(Books in Chinese): 申荷永,《核心心理學》,洗心島出版社,2015 申荷永,《洗心島之夢》,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臺灣心靈工坊繁體版:《夢是靈魂的使者》2012) 高嵐、申荷永:《沙盤遊戲療法》,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申荷永,《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靈花園紀事》,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 申荷永,《心靈與境界》,鄭州大學出版社(中國大人文系列)2009 申荷永,《榮格與分析心理學》,廣州,廣東高教出版社2006 申荷永,《沙盤遊戲治療:理論與實踐》,廣州,廣東高教出版社2006 申荷永,《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北京,三聯書店2004(臺灣心靈工坊繁體版2004) 申荷永,《充滿張力的生活空間》,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臺灣貓頭鷹出版社繁體版2003) 申荷永,《中國文化心理學心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申荷永,《心理教育》,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1996 申荷永,《理解心理學》,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 申荷永,《心理場論》,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 申荷永,《團體動力學》,湖南出版社1996 (四)主編叢書及著作(Edited works) 申荷永主編:《榮格全集》中文版20卷,鳳凰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17(陸續出版) 申荷永主編:《榮格紅書與積極想像》,洗心島出版社2016 申荷永主編:《沙盤遊戲基礎教程》,洗心島出版社2016 申荷永主編:《易與心通:鉤深致遠》(第六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大會論文集),洗心島出版社2015 申荷永主編:《夢與心靈:夢、心靈的象徵語言、自然與文化》(第五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大會論文集),洗心島出版社2015 申荷永總策劃:《榮格文集》9卷,長春出版社2014 申荷永主編:《意象體現與中國文化》,洗心島出版社2014 申荷永主編:《靈性:倫理與智慧》(第三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大會論文集),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申荷永主編:《靈性:意象與感應》(第二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大會論文集),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申荷永主編:《靈性:分析與體驗》(第一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大會論文集),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申荷永主編:《社會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 申荷永主編:“點金石心理分析譯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申荷永主編:“心靈花園:沙盤遊戲治療叢書”,廣東高教出版社2004 申荷永主編:“文心吉慶: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叢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申荷永主編:“心理分析新視野叢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序言/评论 1,为河合隼雄 2,为山中康裕 3,为Luigi Zoja Interviews/访谈对话 …… 1, 比如,被采访,以及,采访马丁·卡尔夫 2, 对话以色列的老太太 Videos/有关视频 …… 1, 与Andrew Samuels/John Beebe 2, 申荷永与洗心岛之梦 3, 呼唤与否,神灵永在 4, 与刘大钧,与吴怡,与胡孚琛等 |